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建筑工程服务商! 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 > 资讯 > 今日头条 > 废弃建筑的更新与激活

废弃建筑的更新与激活

2020-11-23 今日头条

 “我们只是地球上的旅游者,来去匆匆,但城市是要永远存在下去的。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这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对城市与建筑的阐释,建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历经时代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与记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废旧建筑的改造设计也逐渐成为了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废旧建筑的设计再利用不仅是对节能环保、绿色设计的重要实践,也是避免“千城一面”、延续城市记忆与文脉的重要方式。人们生活在一座城市、一方故土中,现代化的便捷固然是好,但关于城市的记忆与感情同样重要,因为这其中包含了生活、热爱与故土的根,是每个人在精神上都无法割舍的。

建筑语言的重构

> 自冬奥组委办公区望首钢工舍(陈颢摄)

废弃建筑的改造设计起源于20世纪的德国。欧洲的工业革命为其留下了诸多的废旧建筑,盲目遗弃和一味地推倒重来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不负责任。通过改造实现废旧建筑的循环再利用并有效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就成为了建筑界需要思考的问题。其意义不仅是对于建筑本身的一种保护和传承,更是对城市文脉的传承。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城市和乡村都有着大量废弃旧建筑。推倒重建,批量复制的现代主义为我们带来了“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桥梁道路纵横交错,这不应该是城市现代化的唯一方式。

> 图上:首钢工舍与远处的热风炉(陈颢摄)

> 图下:大堂吧,裸露的混凝土构件为原空压机基础(陈颢摄)

> 图左上:全日餐厅(陈颢摄)

> 图左下: 由客房阳台远眺首钢工业景观

> 图右:南北区之间的天井(陈颢摄)

许多建筑师们通过对废旧建筑的改造设计寻求和探索废旧建筑的新生命力以及建筑语言的重新构建方式。比如,北京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仓阁”的设计。“仓阁”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都钢铁厂旧址,其前身为厂区内遗留的高炉空压机站、返焦返矿仓、低压配电室、N3-18转运站等4个工业建筑。“仓阁”的设计始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竣工,将原本4个独立建筑进行水平方向的连接,保留了原始建筑的立面形式,整合内部开敞空间作为酒店的公共空间,破除原始屋顶,置入新的钢结构,让客房从厂房空间中悬空而起,整体外形拥有宽大的楔形屋檐、蜿蜒曲折的竖向楼梯、水平伸展的外廊立面,宛如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阁楼形制。前期“仓阁”将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官员及访客配套使用的倒班公寓,赛时为对外开放的精品酒店。关于“仓阁”的空间设计,其特点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来废弃和预备拆除的工业建筑机器空间、结构和外部形态特征,将新结构合理地叠加在其上来拓展空间。下部的大跨度的厂房(仓)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了金属雨棚、室外楼梯等新构件,作为公共活动的空间;上部叠加的客房(阁)则在玻璃和金属的基础上局部使用了木材等具有温度感与生活气息的材料,悬浮于厂房之上。“仓”、“阁”之间通过结构与材料的设计呈现出了人工与自然、工业与生活、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平衡。同时,“仓阁”的设计充分体现了2022冬奥会“可持续性”的理念,利用建筑的现存条件置入了新时代的功能形式,体现了对首钢历史记忆的尊重和延续。

> 上海琥珀大厦

与之类似的还有上海琥珀大楼的改造设计。琥珀大楼位于上海外滩虎丘路27号,外滩美术馆的正对面,始建于1937年,是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一个仓库,内部最早只有三层,后经过多次加建变为五层,后闲置多年。其附近除了外滩美术馆还有半岛酒店、圆明园路和外滩源,充满了艺术和精致的生活氛围。上海琥珀大楼的改造设计完成于2017年,实现了对空间的重新定义,即从仓库到艺术空间的转变,从在城市文化中的常年隐形到重新活跃。在内部空间的设计中,夹层部分均被拆除,其建筑入口变为一个通高两层的用巴西里卡式拱廊贯穿的大厅。同时,还设计了一个通高两层的“树庭院”和通高到屋顶的“光庭院”,作为建筑内部的公共景观和交通联系节点。在内部改造设计中,设计师保留了琥珀大楼内部原有的粗犷的混凝土梁柱、钢架、支撑木楼板的木梁以及火灾后留下的灼烧痕迹,采用了拼贴和并置的方式,新增了精致明亮的现代构件,回应着当下外滩的优雅气质的同时,与原始粗粝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呈现出了空间的戏剧性与时光荏苒的交错之感。改造之后的琥珀大楼于2018年开放运营,贝浩登画廊在第一时间就租下了大楼的顶层作为其在中国内地的首家画廊。同时还吸引了诸多媒体和设计艺术机构入驻办公,沉寂多年的琥珀大楼也重新散发出了新的活力。

> “一期一会”美术馆

此外,还有广州的废弃电站所改造项目的“一期一会”美术馆。该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紫泥堂,原为一个废弃的电站,由边界实验建筑工作室负责改造设计。“一期一会”这个名字来源于日本的茶道,意为人的一生中和很多人都只有一面之缘,因此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由于其位置处于创意园的一个偏僻角落,一面靠山,两面受到小道路的挤压,设计师因地制宜,在立面上做出了东南矮、西北高的劈角造型。在空间布局上,为了最大限度释放墙面空间,采用了尽量不占墙面位置的垂直旋转楼梯,同时将进门视线引到高处来解决空间小的视觉问题。在外形上,通过独立几何体的叠加,强调了美术馆形象上的抽象性,并通过精心设置行走路径,使参观者得到高低错落、光影变化的丰富体验。

城市文脉的延续

> 宁波美术馆

“任何一种建筑,最初都是实用的。它的美学意义是附加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实用性和美学之外,它还会产生第三种意义,那就是成为一座城市的精神符号。”一座座建筑勾勒着城市的天际线,承载着城市的历史与记忆,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故事,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所以在对废旧建筑的改造设计中,城市文脉的延续仍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在城市文脉的延续方面,宁波美术馆的改造设计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宁波美术馆由建筑师王澍设计,坐落于宁波繁华的三江口北侧,是宁波历史上海上航运的发源地。它由宁波港废弃航运楼改造而成,周边有许多殖民地风格与民居风格混杂的房子,建筑面积为24000平方米,规模仅次于中国美术馆。主体建筑采用了双层外壳的设计,外形轮廓犹如停泊在港口的一艘“艺术方舟”。为了保护已刻印在几代宁波人的记忆之中的外滩客运码头候船大厅的空间印象与历史形象,王澍保留了大楼的空间结构、能望见三江六岸的塔楼和部分码头设施。在空间设计上采用了垂直向度上的两段式处理,入口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高台院落形式,意图在于重建中国城市生活的仪式性。主体建筑的下部青砖基座中有2000平方米的开放展厅,用以举办各种展览,二层以上为布置各类纯艺术展览的空间。关于建筑表皮材料的选择,基座王澍采用了传统宁波的建筑主材——青砖,上部采用了船与港口的建筑主材——钢木,这些传统与现代的材料混合,暗示了城市记忆线索的混合性。

> 卜石艺术馆

与之类似的还有上海日清老楼(现为卜石艺术馆)的改造。位于上海茶陵路的日清老楼原为一幢废弃的6班幼儿园,坐落在90年代开发的住宅小区的中央,用地十分狭窄,是一幢3层的砖混结构的小楼。为了不破坏社区环境的记忆与城市逐步发展的延续性,设计师探索了一条更新城市中心建筑的方式,即在建筑立面采用了瓦垂直平铺的方式来营造一种强烈的肌理感,使整个建筑既简洁又富有变化,原有的窗框则采用了木制材料,给人以亲近感。原有院子的杂草丛生则变为了青砖铺成的小径,形成了相对开敞的室外空间。

俄罗斯著名剧作家果戈理曾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依旧还在诉说。”城市的现代化不止有一种面貌,方盒子玻璃幕墙式的摩天大楼只是其中的一种,但这种去身份化的批量化大生产出的建筑产物对城市文脉亦是一种破坏,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中生活的人们丢失的是对故土的记忆与情感,让我们都成为了一个个没有故乡的人。面对城市的现代化,废弃的旧建筑的改造不仅是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和可持续设计的实践,更是城市记忆与文明的延续。

    暂无资讯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合作 | 隐私策略 | 版权与著作权 | 申请链接 | 会员服务

业务咨询:13862926064 地址:江苏省南通市

Copyright © 2018-2028 中国建筑工程服务商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苏ICP备18013829号-2